当前位置:首页 > 报考指南
社科院研究如何提升企业ESG评级?高管读博背后的绿色竞争力解析

“ESG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。”某上市公司因ESG评级低错失亿元级绿色基金投资,财务总监张总发现:企业虽投入环保项目,但缺乏系统方法论,数据不透明、政策解读不足成为“卡脖子”难题。他选择社科院在职博士项目,通过“ESG战略研究”提升评级,最终推动企业获得国际资本青睐。那么,社科院研究如何为企业ESG升级提供学术支持?高管读博又能带来哪些实战价值?

一、ESG升级的三大职场痛点,你是否正在经历?

1. 理论短板:环保投入“有成本无回报”

案例:张总企业投入千万元建设光伏电站,但因未与ESG报告框架结合,评级未提升,错失政策补贴。

痛点:70%的企业高管因“缺乏ESG理论体系”无法将实践转化为评级加分项(2023年《ESG高管调研》)。

2. 数据困境:如何量化“绿色价值”?

挑战:ESG评级需碳排放、供应链管理等数据支撑,但85%的企业因数据采集不规范、分析工具不足而失分。

3. 政策盲区:国际标准与国内实践如何衔接?

难题:GRI、TCFD等国际标准与国内“双碳”政策如何结合?张总坦言:“政策文件读不懂,落地方案更无从下手。”

二、社科院项目如何用研究“破局ESG评级”?

1. 学术工具:从“环保投入”到“ESG价值转化”

课程设计

理论模块:解析ESG评级标准(如SASB)、碳核算方法;

实战工具:提供“ESG报告框架模板”“碳足迹计算工具”,指导企业量化绿色价值。

张总实践:通过“供应链ESG管理模型”研究,他重构企业数据采集体系,碳排放数据透明度提升60%,评级从B级升至A级。

2. 政策解读:打通国内外ESG标准

资源支持

政策研究:社科院团队参与制定《中国ESG信息披露指南》,学员可优先获取解读;

案例库:调用“新能源车企ESG战略”“制造业碳中和路径”等标杆案例。

张总案例:将“国际TCFD框架”与国内“双碳”政策结合,设计“绿色供应链”方案,获政府专项补贴。

3. 资源网络:链接资本与政策双重红利

平台优势

峰会参与:优先参加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、达沃斯论坛分论坛,对接国际评级机构;

校友资源:通过社科院网络,张总对接绿色基金,为企业引入战略投资。

三、高管读博的“ESG升级”实战路径

1. 选题方向:直击企业ESG痛点

推荐课题

碳中和路径:如“制造业碳足迹核算模型”;

供应链管理:如“绿色供应商评估体系”;

信息披露:如“ESG报告与投资者沟通策略”。

2. 学习模式:理论+实践双轮驱动

线上课程:60%时间学习“ESG评级标准”“ESG投资趋势”等模块;

线下实践:每月1次案例研讨,如实地调研“零碳工厂”建设路径;

论文赋能:张总以“数字化转型中的ESG风险预警系统”为课题,成果直接用于企业战略升级。

3. 导师资源:学术与行业双导师护航

社科院教授:提供ESG理论框架与政策解读;

行业导师:如新能源企业CEO、国际评级机构专家,指导“评级提升实操”。

四、真实学员的ESG逆袭案例

张总通过社科院项目完成:

评级提升:ESG评级从B级升至A级,入选“绿色上市公司榜单”;

资本认可:吸引国际绿色基金投资,企业估值增长30%;

政策红利:参与“碳中和试点项目”,获政府补贴超千万元。

五、社科院项目的“ESG竞争力”核心优势

1. 政策与市场双重导向课程

前沿方向:碳交易、ESG投资、绿色金融等模块与政策强关联;

工具支持:提供“ESG风险评估矩阵”“ESG数据采集模板”。

2. 弹性学习模式

时间管理:线上课程占比60%,每月集中2天线下研讨,兼顾工作与研究。

3. 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

案例:某学员研究“ESG与供应链金融结合”,为企业设计绿色融资方案,年节约财务成本2000万元。

六、限额招生!2025级ESG方向补录开启

ESG已成企业生存刚需,社科院2025级在职博士ESG方向补录有限!项目专为高管设计:
政策红利优先获取:参与“碳中和试点”“ESG信息披露”课题;
资源网络加速转型:对接绿色基金、国际评级机构;
学位效力:国家认证学历,助力晋升与资本认可。

“ESG是未来十年企业核心竞争力,而社科院项目让你用学术研究掌握主动权。”

开课城市
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教学中心。
免费获取招生资料
热门专业
经济学
国际贸易
企业管理
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

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

京ICP备10022505号-45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786号

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